匠心筑夢,用責任書寫“技術”人生 記萬中技術員李勇波 |
李勇波連續多年堅守在施工現場第一線,憑著對工作的熱愛與執著,他在工作崗位上認真負責,對每一項工作都精益求精,反復研究,力求將簡單的工作做到極致。得到同事和甲方的一致好評和肯定。他前些年跟隨項目經理趙治國,參與武漢融創中心項目的建設,在他的放線的精準數據和技術的支撐下,項目施工穩扎穩打、緊鑼密鼓地推進,深受趙治國經理的表揚。夸他做事認真細致,負責有擔當。目前在襄陽全民體育中心項目工作,生產經理盧延萬也是對他贊不絕口。以下是他對多年工作的心得分享。
2014年,我加入萬中,成為一名建筑技術人員。八年來,先后在福建、江西、湖南,武漢等地經歷了十多個項目。我見證了萬中從一家小的勞務公司,蛻變成如今集勞務派遣、商貿、旅游和地產開發等,武漢市乃至全國知名的大型綜合民營企業。這耀眼的成就,離不開全體員工的努力,起決定性作用的,還是老板獨特的、長遠的戰略眼光!在歷年的公司年會上,董事長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:提升員工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。這是一種鼓勵也是一種承諾。事實上,這種承諾在越來越多的人身上得到兌現。何其有幸! 在萬中集團,有一個很有愛的現象:同事之間、領導和員工之間,大家彼此互稱“家人”。這是我們萬中公司特有的企業文化。一個大家庭,何其溫馨! 2020年,新冠疫情爆發,危機關頭,有“鐵軍”美譽的萬中支援隊伍,在公司的領導下迅速組建。在武漢抗擊疫情戰斗中,作為一家民營企業,積極扛起社會責任,無私奉獻,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。身為萬中人,何其自豪! 萬中品牌成立10余年以來,并非一帆風順。公司總部曾經是仄小的舊宅。現如今,長江邊、現代化的商務樓辦公區寬敞明亮。這是公司發展的一個縮影。如今的萬中,早已不是當年那個“施工隊”,但是我們初心未改,同時居安思危。近年,能夠明顯感覺到建筑業蕭條不好做了。業務量減少,同時質量標準越來越嚴格。我想,十多年前建筑業“粗制濫造”的狀態,將永遠成為歷史。保證質量、安全、進度,將會是生存之道。當下,建筑新材料、新工藝、新設備機械,甚至建筑機器人都已經得到應用,未來的建筑行業朝著機械化、智能化不斷發展。這既是挑戰,也是新的機遇。作為一名施工技術人員,淺談一下工作心得,分享四點拙見。 1 作為施工人員,首先要熟讀、吃透所有圖紙。建筑物是怎樣的構造,關鍵節點是怎樣的,必須熟悉于心。事無巨細,事必躬親。只有這樣,才不會出錯。 2 跟工人打交道要有耐心。不能指望一次交底,就萬事大吉。施工過程中,多去現場少待辦公室,要反復、持續關注,才能發現工人的錯誤并及時糾正,避免損失。 3 一定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。建筑業確實是辛苦和危險的行業。但是既然選擇這一行業,就應該無怨無悔,熱情積極去做。 4 與時俱進,加強學習,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。活到老學到老! 未來,機遇和挑戰并存。借用一句話“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需努力”。我作為萬中人,同時作為一名共產黨員,將一如既往“保持初心,砥礪前行,不負青春、不負韶華”。為萬中的建設事業傾盡力量。我相信,在董事長的方針引領下,在萬中全體家人的共同努力下,萬中集團的明天一定更加輝煌。 心心在一藝,其藝必工;心心在一職,其職必舉。憑借扎實的專業功底和務實的工作作風,作為一名在公司的老員工,李勇波見證了公司的成長,多年沉淀,厚積薄發,他堅守著自己的拳拳初心、不斷學習和挑戰,在與公司的成長中實現進步和價值的提升。 |